产业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发展简况
发布时间:2016-11-30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旗舰项目,被誉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在大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文化社会事业的建设,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苏州东部综合商务城的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战略,全面推进“文化繁荣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精致和谐、创新创优”的“圆融文化”。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主要抓手,深入实施“3410计划”(即构建区、镇、社区三级网络体系,加快推进10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10大重点文化项目、10大文化专题馆、10大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和培育),持续加大项目推进、产业引导和政策保障力度,促进园区文化产业整体快速发展,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基本形成了创意设计、数字动漫、印刷复制、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会展广告、影视制作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截至2012年末,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超过900家,产业活动单位超过60个,个体经营户达2000家,汇总统计全区文化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年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012年也是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年。作为园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指标之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表现达到目标任务预期,显示了园区文化产业整体快速发展的水平。
(二)文化基础建设功能彰显,服务体系日渐完备。园区先后打造了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国际科技园、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以及欧瑞动漫产业园、苏州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等4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国际科技园、独墅湖图书馆、独墅湖影剧院等具备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文化展示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功能的标志性文化项目正彰显出越来越强大的载体功能。区内已建成文化产业项目和载体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在建和拟建的文化产业项目和载体总投资超过143亿元。文化产业的硬件设施、 载体场馆和产业平台总计超过 26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90亿元。
为满足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需求,新的一批大型专项或综合性文化产业载体已在积极建设。2012年,李公堤三期文化休闲街区、金鸡湖美术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载体建成投入使用;以独墅湖图书馆为总馆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基本形成(1家总馆、15家分馆),至2012年末藏书总量达到70万册,人均占有藏书达到1册。目前,园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44.61万平方米,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0.35平方米,人均拥有文化设施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开发区前列。诚品书店、凤凰国际书城、现代传媒广场、李公堤四期、斜塘老街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建设。其中,诚品书店、凤凰国际书城等7个项目被列入苏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2012年完成阶段性投资超过14亿元。
(三)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布局开始呈现。园区重点打造三大集聚区、八大基地:即环金鸡湖文化娱乐集聚区、环独墅湖文化创意集聚区、环阳澄湖文化旅游集聚区,和以国际科技园为主体的国家动画游戏基地,以科教创新区为主体的国家创意产业和人才培训基地,以诚品书店、凤凰国际书城为主体的出版发行基地,以现代传媒大厦为主体的新闻传媒基地,以国际博览中心为主体的会议展览基地,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为主体的演艺娱乐基地,以阳澄湖半岛为主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以邻里中心、社区和广场文化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基地。园区的文化产业在内容、人才、资金、相关配套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聚集规模,产业链逐步清晰,品牌效应开始突显,文化产业体系正逐步完善和建立。
(四)创新意识持续增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园区针对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形势,在管理体制、宣传、规划、政策、资金、公共管理服务、市场、人才等多个方面,同步入手、多项工作齐抓共管,在机制上勇于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空间和氛围。2012年4月,以“首届中国·苏州创博会”在园区举办为契机,共推出133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累计签约金额超过3亿。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园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内共7家企业参展,交易金额达3000万元,相关衍生品销售额超过百万元。区内重点文化产业企业加快壮大,2012年苏大维格成为园区首家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动漫企业天润安鼎的《小狐狸发明记》、士奥动画的《诺诺森林》分获国家、省、市优秀原创作品奖。2个项目获得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4个项目获得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22家文化企业入选苏州市首批重点文化企业,占全市总数的20%,位列苏州各市、区第一。苏印总厂、苏大维格荣膺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首批“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全省共3家,苏州2家均在园区)。
(五)政策支撑不断加强,产业保障逐步完善。园区出台了“文化繁荣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重点项目、优势项目扶持力度,采取项目补贴、租金补贴、奖励等方式,持续加大项目推进、产业引导和政策保障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从2006年至今累计兑现各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超3000万元,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文体建设的多元投入格局。重点人才加快集聚,天润安鼎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当选“苏州骄傲”创业之星。园区文化产业企业共5人获得首届姑苏文化创新创业领军(重点)人才称号,居苏州各市、区首位。园区“金鸡湖双百人才”评选中,文化产业代表2人获得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称号,历年累计6人获得奖励。文化重点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效应更加凸显。
“十二五”期间,园区将进一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建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构建园区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下一步,园区将承前启后,继续加大推进力度,以创新为引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集聚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加强骨干项目企业带动,加快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相融合,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业发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