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
园博会,惊喜之余还期待什么?

发布时间:2016-11-24

4月18日,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我市正式开幕。
  “水墨江南·园林生活”,本届园博会自筹办起,就致力于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散发江南气质、寄托园林情结、展现自然本真、园城相融的园林盛会。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园博园展现在人们面前,除了春色满园的惊喜,“园林梦”有哪些领域可供借鉴,怎样用创意提升景点的吸引力,如何在更广领域拓展园艺生活?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话题。

  让园林文化 在真山真水间绽放

  去年,在一次园博会的专家讨论会上,好几位专家说,“园博会在苏州开是回到了老家”。今天,人们就能在太湖边欣赏到一场独具园林韵味的园博盛会。
  这些年,国内举办的园博会精彩纷呈,无论是国际级、国家级,还是省级的,其最终目的还是要提升百姓的生活情趣和品质。本届园博会以“水墨江南·园林生活”为主题,也是为了引领一种更有品质的生活,让园博理念更好地渗透到人们现实的生活里。可以相信,苏州举办的这届园博会,也一定会以其人文、绿色和科技等融合的特色,给世人留下美好的记忆,并为后续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坚实基础。
  说到“园博会回到老家”,它一方面体现了苏州园林文化可以在园博会上得以彰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苏州作为园林城市的新布局。苏州常被人称赞为“假山假水城中园,真山真水园中城”,打造这样的城市品牌,园博会的举办就是一个契机,也是让人观赏的极好“窗口”。园林城市从古城走向城外,这无疑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选择,也将让苏州的文旅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城市的品位获得新的提升。
  放眼国内,以一流园林文化著称的城市并不多,这方面苏州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说,第九届江苏省园博会对苏州也是一种推动,今后可以让更多景点融入园林文化、吴文化、乡村文化等多元素,以此在整体上推进园林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创意的子弹 不妨多飞一会儿

  园博会终于撩起面纱,正式跟大家见面了。想必家门口的视觉盛宴,大家都不会轻易错过。感受水墨江南之韵、园林山水之美,置身田园山水之中体验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惬意,逛园博园,这样的收获自不必说。不过,这些意境的营造某种程度上也归功于一个又一个的创意。
  如果说,整个园博园就是一个别具匠心的大设计的话,那园中的每个片区、每个城市展区都是精心呈现的小设计。参观完城市展园之后,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它们不仅仅是在简单地推介自己,用什么符号、用什么空间架构,等等,都充分展示了城市的特质、园艺的水平,特别是创意的水平。甚至可以说,这是一场城市之间创意的无形较量。
  按理说,用不大的地方来浓缩和讲述整座城市的文化和特色,犹如“螺蛳壳里做道场”,有点局促,有点难度,但是事实是——创意无限,精彩无限。至少,这是此届园博会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延伸开来想想,不断融入创意,以更加积极的创新态度和认真去做,这何尝不是增强旅游活力的一剂强心针?
  发展旅游,好山好水固然重要,但如何推介、如何包装、如何设计路线开发项目、如何增加游客体验等等,每一个环节要想做到独特而深入人心,都需要好好下一番工夫。沉下心来,发散开去,恰到好处地给园林艺术、城市旅游插上创意的翅膀。这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

  城市生活 需要更多绿意浸润

  自己动手,让阳台绿起来。如今,这正在成为城市中人的时尚追求,生机勃勃的绿意不仅美化了居民生活,更成了城市一道道吸引人的风景。
  只是这个绿怎么“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家中的阳台面积不算大,自己养花的技能又有限,想要在兼顾实用的基础上扮靓阳台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圆老百姓的“园林梦”,此次园博会主办方在展园建设期间专门举办了一场“空中梦想家”阳台改造活动,由主办方在全市招募十户各具特色的经典家庭阳台,经过专业园林园艺设计师与室内家装设计师的量身定制,设计出一批绿色园艺阳台样本。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动在方便市民把园林搬回家的同时,此中传递出的园艺新理念,新方式值得思考延展。
  照着样本把园林搬进阳台,其实还蕴含着家庭园艺产业新方向。国外,家庭园艺产业相当发达,部分城市甚至形成了年销售额达到数千亿美元的巨大产业链。在那些遍布城市近郊的“花园中心”里,消费者不仅能看到各种效果的阳台绿化样板,还能通过企业提供的模块化服务,迅速选定适合自家阳台、露台的园艺效果。那么,借着园博会的东风,如何借鉴已有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丰富家庭园艺市场,这当是顺应市民生活需求的新方向。
  “阳台花园”其实是立体绿化的一种,讲究的是见缝插绿。事实上,城市生活里,除了阳台,还有很多地方等着用见缝插绿的方式去点缀装饰。所以,园博会开了,如何把见缝插绿延展到更广的生活领域,让绿意充满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也值得城市绿化不断创新探索。

  好思路 该走出园博会

  在园林的故乡举办的园博会会呈现怎样的精彩?先睹为快的人们已经发现了其中的不同凡响,不少人甚至觉得,园博会的做法多出现在你我身边的话,就好了。其实,这有何不可呢?好思路本来就应当走出园博会的。
  结合园博会的一些具体思路、办法来说,譬如,把当地自然村落柳舍村,加以巧妙地改造和融合,让苏州农村中寻常的村落变成了园博会的点睛之笔,省了钱却照样办大事。又如,园博会之中“海绵型公园”的技术处理,并不是将原有的排水系统推倒重来,而是精心地加以利用,再进行“减负”和补充。这与现实生活中只要提起某重点工程,就得砸多少个亿,有天壤之别。
  新建一批园林增加一个景点,肯定不是举办本届园博会的目的。从园博会的举办与建设之中,探索一些新道道,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当才是初衷。因此,像柳舍村的改造思路、融合手法,是不是可以运用到村镇建设之中呢;搞工程建设注重因地制宜的思路和手法,是不是可以拓展到其他建设领域呢?
  园林梦是苏州人心中的梦。真希望开放融合的本届园博会的好思路、好做法,能够像其呈现的美景一样,留在市民的心中,走进百姓的生活。

  深度游 游客体验是关键

  休闲时代,旅游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如何保证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增加游客体验很关键。
  城市越来越现代,生活越来越时尚,人们的乡愁却愈发浓重。在园博园里,不但有古典的苏式园林,还有许多本真的农庄。人们在这里,既能感受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山野气息,还能体会出“浓墨远山淡墨天”的悠然意境,而且这些农庄还有古树、土台、草垛以及拖拉机等,更便于游客在这里体验,找到乡愁,并使乡愁得到纾解。
  如何让游客获得更美妙的体验?园博会打造出第一条沿湖空中景观走廊,游客既能欣赏到苏州古典园林的“名廊”之美,也能从空中饱览整个展园的美景,甚至还能远眺太湖边的湖光山色;还推出许多智能系统,游客下载了相关软件,犹如随身携带了“私人导游”;推出5条专线车,在相关的地点,游客就可以免费乘坐,构建起“行”和“游”完美的链条。
  如此种种,园博会在打造具有游客体验感的旅游产品其中的“游客思维”值得点赞。切实站在游客的角度,在每一个环节、阶段都想想游客需要啥,还缺点啥,并以此为出发,推出更多有特色、私人定制产品。
  从这样的思维角度出发,对接当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旅游同工业、农业、文化等行业深度融合,这当是园博会带给我们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