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创
童武斌:姑苏情起,江南梦归
发布时间:2017-06-09
童武斌,四川自贡人,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获得首届苏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制作专业工程师职称。87年从天府之国来到天堂苏州,至今已有30年。早先成立同昱室内设计有限公司,主营室内装饰设计,08年开始接触展馆设计,2014年与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参与多个规划馆及博物馆的设计与建设工作。“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稻桑鱼织,吴侬软语。”这是苏州传统文化的缩写,也是童武斌心中的姑苏情结。童武斌是四川人,但扎根苏州多年,已然一派苏式学者的样貌。他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有一种迷恋: “虽说当年只有16岁,但到苏州就下定决心留下,这里的气质吸引了我。”
文化让设计师更“气质”
童武斌在苏州这么多年,做人做事干事业,都不由自主地带上了“苏州气质”。“我特别喜欢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创设计,比如苏州博物馆,它像一幅提炼过的姑苏风景图,将苏州的文化描绘的栩栩如生,令人回味无穷。”童武斌说道,“我也想把苏州文化融入到自己所热爱的设计职业中。”
童武斌很多带有“苏州气质”的设计作品也多次获得业内褒奖,比如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颁发的“中国室内设计大奖",他将苏州文化和江南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创作出了一件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设计让姑苏文化更“融合”
以主题精品酒店闻名的翰尔酒店是童武斌的成名之作,它融入了传统苏州园林与吴文化元素的现代设计风格。“想要设计出一所园中有店、店中有园的酒店并不容易。”童武斌说,“怎样做到将传统苏州的精致典雅和现代化风格融为一体是我当时考虑的问题。”童武斌怀着对苏州文化满腔的热情,搜集了许多江南传统文化的资料文献,潜心研究,将其与现代苏州的发展相融合,设计出了充满江南特色的翰尔主题精品酒店。酒店坐落于“小桥流水人家”苏州古城平江路上,闹中取静,别具一格,与设计主题“繁华过后”相呼应。客房里的卧床、座椅、窗户的设计都回归本真,使用传统木质材料,设计风格则以现代化为主,将江南水乡的典雅和活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2013年,童武斌还参与了和氏创意大厦的设计,当向笔者介绍创作理念时,他笑道:“大家都称这是一座‘风水大厦’,外墙表面是由许许多多的鳞片覆盖,风吹动,就像水波荡漾一样,实现了‘风可见’;楼内共享中庭悬挂三条木船,整个中庭就像一条河,实现了‘水无形’。”
笔者走进大厦,发现很多装饰的细节都特别独到。在四周墙面的围绕下,大楼中庭空间,正是三艘木船的所在地,两旁则是以灰白两色为主的走廊,主墙面由一位知名画家创作的江南水乡水墨画,并以浮雕的形式进行表达。“这幅画概念性地展示了江南的建筑风貌,结合环绕在中庭两面的办公室,形成了‘一河两街’的景象。”童武斌有些津津乐道,“如果说中庭是条河,那些办公室就是河边的铺子,也许是杂货铺,也许是钱铺或者纸铺。每天工作人员进进出出,这里也有了点‘车水马龙’的意思。”他的兴致略显高涨,又带笔者参观五楼墙上的一幅抽象创作品。他指着白色的墙面说:“这是太湖,虽然画面很简单,只有贴上去一些表现湖面波纹的纸片,但很有江南水乡的写意风格。”大厦的设计独到,风格鲜明,在2016年入围台湾金点设计奖的“年度最佳设计奖”,得到了全世界华人设计师的认可。
保护让设计师更“归属”
2016年,童武斌获得了文化创意设计制作专业工程师的职称,对于这次的参评经历,他感慨颇多。他坦言,文创师职称的出台解决了文创设计工作者的定义问题,是一种对文创设计行业的认可。对于能在自己钟爱的城市获此殊荣,他感到无比荣幸。他说:“比起北方文化的大气,江南水乡苏州的文化更温婉,更温润,更精致。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苏州的文化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苏州城内园林式的建筑设计布局正在遭受破坏。这种建筑设计文化本是无价之宝,如今遭到破坏十分可惜。我希望自己可以为苏州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奋斗终生。”。
童武斌担忧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如今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苏州古城建筑的保护与修整。作为一名业内人士,童武斌也深感责任重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和努力,能够真正的将苏州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科技相融合,做到“保护有道,发展有方”。
一朝姑苏情,数十载创作路,时光荏苒,希望童武斌的姑苏梦可以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