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创
张璐:“努力”引领展馆设计潮流

发布时间:2017-06-09

 张璐,33岁,现任苏州和氏设计执行总监,获评首届苏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制作专业工程师职称。海归,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留任澳洲WOK公司从事视觉特效专职。09年,张璐看准了国内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市场环境,回国就任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多媒体技术执行人。同年,晋升为公司的执行总监,参与策划执行国内多个展馆项目。

 设计,为了不被淘汰
 
“我们做展馆的,只有不断创新才不会被淘汰。”张璐从事多年的展馆多媒体视觉表现应用开发,对市场的动向深有体会。中国每个城市都有展馆,每一个展馆的藏品都各有特色,蕴含了带有本地属性的历史文化知识。“传统陈列式博物馆看重对物的陈列、展示,配以信息说明。有些比较花哨的设计,如声光电的设计、体验式的设计,如果没有核心内容的支撑也逐渐被客户‘审美疲劳’,所以我们必须从展示内容角度出发,从观众的心理需求出发,发掘创新的设计。”张璐说。
 
2009年,张璐到苏州的第一个项目是中国漕运博物馆的建设项目。“当时很多博物馆都没有形成互动式的氛围,我们做就得做以主题内容为核心的新科技。”提起这个项目,张璐一脸自豪。
 
中国漕运博物馆于2010年建成,建成后的馆体别具特色,主展区均在地下,形成空间的局促感,游客要进入博物馆,从地上到展区,犹如从一条巨大的古船的甲板进入船舱。张璐说:“我们巧妙的利用了原本不太适合做展览的空间环境,通过将空间植入情景化故事化的主题让参观者以切身体验式的方式来了解文化,这就是主题空间文化的信息传达,这比做一个船的模型,讲一些船的故事,更能贴近历史。”
 
而一些高科技演示和实景还原技术也是当年的博物馆亮点,馆内180度巨幅投影卷轴与艺术沙盘模型的创意式组合,让整个场景呈现出多感官的视觉盛宴。“这种又具象又有震撼力的方式,还原漕运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原貌。”张璐介绍:“当年我们提出创意的时候,客户都想象不出来这个样子,他们的思路只停留在展示的层面,而实际效果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震撼了。”

好设计,为了引领潮流
 
张璐参与的展馆项目有很多,很多都是国内引领潮流的先行项目。2012年,张璐主导实施了武汉城市规划馆,随着73套高科技创意多媒体展项的落地,更是将空间数字内容进行深度演绎。驻场开发了国内首创的舞台空间模型情景演绎剧场,“总规模型厅的演绎,配有雾气特效的近1200平米的城市规划沙盘,当激光特效3D的黄鹤从展厅里飘过,将这个城市形象和内涵通过舞台演绎秀的形式展现出来。”张璐形容她的作品绘声绘色,“很多人一进去,就被特色鲜明的武汉独有的地域文化震撼了。”当年,武汉规划馆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展示馆,被大量媒体报道宣传。而后,和氏的一系列新科技也逐渐被其他同行和展馆学习模仿。
 
时代在发展,现今的科技产品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带有浅阅读的习惯,为了让游客有更深刻的体验,在很多展馆项目设计中,张璐非常注重人的感受。“以前国内的很多项目是展示型的,游客只是被动接受,现在这个时代,他们根本不想去看,即使看了,也记不住。”张璐坦言很多展馆的视觉特效设计,需要多样化的效果形式:“前几年是简单的互动,而现在更需要的是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更具体验性和参与感的设计。”
 
在这方面,国外的从业经历帮助了她,在国外接触的多媒体和视觉特效,在很多方面的设计都可以引进,她介绍,很多尖端的技术已经开始引进国内了,比如迪士尼,它的一些电影文化,如“加勒比海盗”,就有很多游戏的体验项目,可以让游客坐着船体验杰克船长和戴维·琼斯船长决斗的场景。“所以说博物馆目前最好的形式既是主题游乐空间的博物馆化,又是博物馆游乐空间的主题化。”张璐说,“它营造空间情景给观众讲故事,让观众更好的感知文化。”

好设计,也为更好的融合
 
国外的科技影响着中国,而中国灿烂了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也吸引了国外很多人。2014年,中澳文化基金会找到了和氏设计,想建设一个澳洲的中国文化主题乐园。
 
“开始的很困难,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和项目执行规范有所不同,这些文化习惯上的差异导致项目落地很难推进。”张璐说,好在她目标清晰,为了将更好的文化推广出去,也为了让设计更好的融合,张璐挖掘了很多中国文化,进行了大量的设计创新。“这个项目也吸引了很多澳洲媒体的目光,希望能将中国的文化融入澳洲的多元文化中。”张璐介绍道。
 
中国近年发展迅速,很多科技和设计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中国的APP项目开发,不仅便捷了国内的市民生活,也大量走出国外,成为了国外手机用户的“生活必备”。“这方面,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黑科技’。”张璐笑着说,“公司用了两年时间研发了一款名为‘云观博’的APP,开创了展品故事化解说模式,它是一款参观博物馆的导览神器,运用AR技术,这将真正是一个颠覆博物馆观览方式的科技产品。”
 
AR,是增强现实,也被称之为混合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可能很多人最先接触到的AR体验就是支付宝的AR抢红包。”张璐展示并介绍这个科技,“而‘云观博’正是基于机器视觉技术、AR技术,当你用手机扫描藏品,就可以看到藏品的‘前世今生’,有相关联的知识干货,更有超越所见的视觉体验。”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运用到苏州博物馆的体验中,例如苏博陈列了一块虎丘的砖块,游客用手机客户端进行扫描,可以看到一系列虎丘塔的相关知识。“这是一个很大工作量的技术应用,我们并不觉得疲倦,因为这是技术和历史文化的融合。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更希望将中国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到世界的文化中去,总有一天,全世界的藏品都会用上我们的技术。”张璐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