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创
愿做苏州设计行业的“调酒师”
发布时间:2017-02-21
【人物档案】杨庭伟,33岁,出生于安徽阜阳,苏州合众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创意总监,CCII首都企业形象研究会会员,HIII国际创意联盟专业会员,苏州青年平面设计师学会理事,苏州平面设计师协会会员。2007年年初只身来到苏州,2010年合伙创立苏州翼合广告传媒有限公司,2014年公司转型,联合创建苏州合众合,定位于连锁餐饮的全案设计。
作品获得:GDC15 Awards、台湾金点设计奖2015、Hiiibrand Awards 2015、Hiii Typography2015、台湾金点设计奖2016、第十届国际商标标志双年奖,并多次入选《APD亚太设计年鉴》、《BRAND创意呈现》、《字体呈现》等设计年鉴。
理想矗立,不堕凌云之志
今年已经是杨庭伟奋斗在苏州的第十个年头,算起来,那正是人生的黄金十年。
年少时的杨庭伟是个叛逆、内向的“怪孩子”,朋友不多。高中时期,他甚至抵触进校园,于是在高三下学期,他毅然选择在外租房自学,不再踏入学校。“从小到大,我的叛逆期特别长,现在看来,可能是广告人特有的倔强吧。”杨庭伟说,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是他却对电视广告特别感兴趣:“家人都觉得奇怪,看电视喜欢看广告。”
高考成绩是预料之中的不理想,杨庭伟选择了一所江西的民办院校,专业选择了传媒系的广告学,那正是自己的理想。他笑着说:“觉得有些同学因为分数不够,听从家人意愿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很难理解,很庆幸我没有‘落入俗套’。”在大学,从小城一路走来的杨庭伟见识到了广阔天地。本科期间,系统而专业的学习,让他对广告学有了初步认识,他说:“现代传媒,好的广告都需要通过创意和设计来体现。”除了广告文案,他还从设计专业的学弟那里借来课本,开始自学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
敢想敢做,只身敢闯苏州
2007年,杨庭伟途经苏州,便被古城的气质深深吸引。“不论是文化底蕴,还是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的城市环境,这都是我理想中的‘天堂’。”没多久,他便只身来到苏州。他说:“相比之下我还是挺有主见的,只要决定了就会去行动。
” 不管是找工作、租房子,还是做策划、做设计,都免不了人际交流,杨庭伟觉得自己最欠缺的还是沟通和学习。他说:“刚来苏州,没有什么朋友,平时就闭门在家学设计做设计,好在自己能一直鼓励自己,多和别的设计师交流。”在苏州待的时间长了,杨庭伟开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还用业余时间建了一个设计师论坛——“觉设苏州”,并将活跃的网友吸纳进QQ群,让大家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分享着创意、心得和作品。短短两年,杨庭伟结识了很多朋友,其中也包括了现在合伙人。
2010年,“创业风”刮进广告圈,很多设计师抱团开起了广告公司,杨庭伟也不例外,他和另外3个设计师“网友”注册了苏州翼合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那时年轻,有冲劲,我们经常为追求一个好设计加班熬夜。从手工画稿到电脑设计,从设计一张名片开始,慢慢做到品牌整体综合服务,事无巨细,都是全身心投入……现在回想起来也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杨庭伟坦言创业的艰辛,除了一两个兼职实习生,没有其他固定员工,4个人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2014年年中,公司转型做连锁餐饮的策划、品牌设计、室内设计,并成立“苏州合众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有49名员工,业务拓展到国内30多个城市。
沟通融合,本土设计大有作为
对于设计行业的发展,杨庭伟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中国设计,已在蓬勃发展,但整体而言仍处于“模仿”阶段,和国外的设计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对于苏州而言,相比一线城市,设计圈的氛围还有所欠缺,他说:“台湾和深圳的设计氛围就非常好,举办的活动也都很有影响力。”
虽说有差距,但杨庭伟还是充满期待。“随着社会发展,设计的价值也开始慢慢受到认可和重视。拥有独特的识别形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设计是在为企业加分。商业环境使然,也正是设计体现价值的机会所在。”谈到未来设计行业的发展,杨庭伟充满信心:“这两年可以明显感觉到,苏州的设计氛围慢慢变得浓厚,这得益于文创组织、设计公司以及设计师做了更多走出去、引进来的事情。”
在文化传播方面,杨庭伟更愿意做一个“调酒师”,虽然曾经的论坛不活跃了,但现在他的QQ群、微信群里的设计师队伍正在不断扩大。“起初是为了提供一个平台,供大家在一起交流作品,分享资源,接下来我们希望可以多做一些设计论坛、讲座,多和外界交流,多发出一些苏州设计的声音。”杨庭伟还有自己的长期规划:“等到资源真正融合起来,我们以后可以举办本土化的设计比赛,做出名气来,能够比肩金点设计奖、双年奖等,真正的为苏州文创做出贡献。”
他还说,苏州很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如何让设计走出行业本身发挥社会能量,就需要更多的业界热心人士来一起多付诸行动,让设计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只要一起努力,苏州的设计产业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杨庭伟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