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创
做有故事的展览馆
发布时间:2016-11-29
简单的一身布衣,直来直往的风格,吴景贤的形象显然打破了人们一贯对于企业家的认知。而事实上,对于董事长和设计师兼备的吴景贤来说,董事长不过是个名号,设计才是他引以为豪的个人符号。
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漕运博物馆,苏州城墙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背后,是和氏设计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面广告公司到一家规模上亿、走在市场前列的博物馆设计企业的历程,在吴景贤和他的设计团队努力下,和氏设计以一站式创意策划设计,在日益纷繁的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从平面设计到立体展览
1992年,从苏大纺织品工艺设计毕业的吴景贤遭遇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难题--生存问题,在那个纺织品工艺市场饱和的时代里,他为了生存下去,做过诸如文案、管理、销售等各行各业,却始终没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
一个偶然的机会,1996年,他进入了苏州福马设计有限公司,在那里,他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设计,这个日后成为他的工作也是乐趣所在的行业。
“当时我问老板,我不是美术专业的,可不可以学设计?老板就说可以啊,然后我就偷摸着学,到了2000年就开始出来创业,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创立了和氏设计公司。”吴景贤在回忆起那时候的状况时,不禁笑了起来,“那个时候,我们的定位只是一家广告设计公司。”
2006年,和氏设计迎来了一个机遇——独墅湖高教区想做展览展示馆。“当时的展览馆,简单点就给广告公司做,复杂点就给装修公司做。但是展览展示馆核心是内容,内容为上,然后考虑空间,这两者都注重而且能结合的公司在当时是没有的,然后我们就想,我们能不能开始做展览展示馆?”吴景贤表示,在这之后他们又把重心转向了博物馆,“2007年,我们的企业开始有了大规模的发展。”
而到了2014年,苏州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博物馆展览馆行业新三板第一家上市企业。
2008年,有“中国金都”之称的山东烟台招远市想造一座黄金博物馆。吴景贤认为,机会来了。
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招远,却发现前去投标的共有5家大公司,当时规模尚小的和氏设计甚至被认为不像是来设计博物馆的,因而只被要求做一份策划案就好。不过当时恐怕是没人想到,就是这样一份策划,帮助整个和氏设计夺标成功。
一份与常人认知截然不同的关于黄金博物馆的文案在招拍现场引起了雷动掌声。“我们利用空间去讲一段美好的黄金的故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甚至神话传说里的与黄金相关的故事。利用高科技多媒体去进行表达。用比新闻联播快一倍的语速,讲了整整一个小时。”
第二天,甲方决定把整个博物馆,又附加一个老厂房的改造、博物馆整体景观与旅游规划都交给他们--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和氏设计去做。
从此以后,吴景贤和他的团队树立起了一个观念:要做新型主题博物馆,尤其是针对那些可能会没有文物的博物馆,植入传统文化,与本地的特点特色结合,营造主题文化空间,成为一个旅游的核心。这是他们接下来走的一条新道路,也是博物馆设计迎来的新机遇。
2011年3月,中国漕运博物馆在淮安开馆。这座由和氏设计主持设计的博物馆开馆伊始,就获得了广泛好评。通过地下展区形成空间的局促感,尔后对这种局促的破解和巧妙运用,形成了漕运馆与众不同的戏剧语言,通过断代史里有趣的故事放送,在参观者的视觉与视角的变化间,连缀成跌宕剧情。整体风格上,把握传统元素现代运用的契合,成就有文化的现代多元展陈空间。
吴景贤表示:“传统的博物馆是陈列式,它的用途主要是收藏与研究,顺便搞一搞青少年教育和旅游,而我们新时代的博物馆,除了收藏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激活藏品中间的文化,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喜欢去看。”
苏州市文化创意联合会会长汤钰林认为,“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喜欢去看”,吴景贤的这个出发点非常好。这样的创意作品,会有价值会有市场。我们在文化传承中要善于发现和创新,发现其中的核心价值后创新性地表达。这不是流于形式停留表面的做法,而是首先自己能深刻体会后,用市民能接受的方式创意表达。
设计澳洲第三大地标
吴景贤表示,和氏设计的理念概括起来是6个字:做人做事作品。踏踏实实做人做事,那么作品也就有了。
和氏设计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在设计博物馆之外,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主题文化空间的设计。
据吴景贤介绍,2020年左右,由和氏设计营造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中国澳洲主题乐园”就将开园,届时有望成为澳洲第三大地标。以中国龙为核心内容的设计,搭配上400米长、通体金色的风铃片,将在澳洲掀起中国龙热潮。
在吴景贤看来,作为上市公司的和氏设计,要做符合上市公司的产业延伸和发展,在博物馆设计上运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多加考量。想办法让博物馆成为老百姓看得懂和爱看的地方。通过这些努力,进入互联网+,让文化融入到互联网平台里。
吴景贤表示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在他真正学习到了设计之后并且将之作为工作之后,惊喜地发现,这个工作真是他的爱好所在,“做了这么多年设计,感觉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设计给了我很多支撑,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设计的路永无止境,而且随着年纪增长,奇思妙想也越来越多”。
(本文感谢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支持)
